史前人類的藝術長廊―――賀蘭山巖畫位于銀川市境內賀蘭山東麓,分布著極為豐富的巖畫遺存。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賀蘭山巖畫被大量發現并公布于世后,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。1991年和2000年,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屬的國際巖畫委員會在亞洲召開的兩次年會,都選擇在銀川舉行。1996年,賀蘭山巖畫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1997年,國際巖畫委員會將賀蘭山巖畫列入非正式世界遺產名錄。
銀川境內賀蘭山巖畫的分布,有著明顯的地貌特征。在蘇峪口以北至大西峰溝,巖畫多分布在溝口內外的山體上,山前洪積扇荒漠草原上也有大量巖畫分布。而蘇峪口以南至柳渠口,山體巖畫數量很少,荒漠草原上幾乎沒有巖畫分布。在溝口內外山體上的巖畫,多集中在距離溝谷山根以上約10米的范圍內,并呈片狀分布。最高處的巖畫不超過50米,其上則很少有巖畫發現;溝口內的巖畫,縱深分布在500米的范圍內,數量以溝口為多,越深入溝谷,兩側山體上的巖畫越稀少。在山前洪積扇荒漠草原上的巖畫,有“大分散,小集中”的分布特點,多磨刻在可以移動的獨石和出露地表的立石上。從溝口到洪積扇,巖畫的空間布局明顯地呈現出由密集到疏稀的扇狀分布特征。
&